【院长论坛】余志琪:突出服务功能调整结构 优化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余志琪
bet36备用网址_bet36备用@,bet36备用网址_bet36备用@体育学院作为传统师范类专业,如何从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转向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从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按照bet36备用网址_bet36备用@“突出服务城市功能,优化教师教育结构,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完成体育学院转型发展,是我们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
一、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本科体育人才
一是应用型本科体育人才应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我院将由培养面向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知识型、理论性人才转向培养面向现代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社会体育人才的转型。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理论性知识,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注重强调理论研究,更要强调技术应用;注重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更要强调专精实用。
二是应用型本科体育人才应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院确定将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在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上,着眼于培养有理论、有技术、能力突出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主要对应的是服务于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运动康复、休闲体育行业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保健按摩师职业等的从业人员。
三是应用型本科体育人才应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理论技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应用性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人际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要从以“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从掌握体育教师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逐步向掌握完整、系统和科学性的专业知识体系方面逐步转变。在能力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更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我院在人才培养中从目标定位、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培养计划等方面要形成“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突出应用为抓手,以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制。
二、如何调整体育学院的专业结构
我院作为师范类新升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要成功实现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的转型存在三大先天弱势:一是社会服务能力弱,在传统上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不能输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所需的行业产业人才;二是应用型科研成果和专利少,教师团队解决行业产业问题能力弱;三是照抄照搬传统老牌本科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为破解转型发展难题,体育学院采取“三大举措”促进专业结构调整。
一是重点打造社会体育专业,对接社会体育服务行业、职业和产业,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现状,以现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方向为基础,以“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为依托,以我院“社区体育管理”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着力申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两大新兴服务型专业,并在资金投入、招生指标、教师引进、办学条件配置等方面向其专业倾斜,建成我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性专业。
二是继续保持和优化“体育教育”专业传统优势,强化体育教育专业特色,进一步提炼和优化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清我国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需要、认清现代教育对体育教师职业的从业标准和要求、认清当代城市中小学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规格,建立以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改革和探索,构建起能敏锐地反映社会需求,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为我院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主动深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体育行业企业开展需求调研,建立畅通的学院与地方政府、与相关行业企业的沟通渠道,找到合作的着力点,推动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实现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3+1”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是探索多样化合作方式,开展实体共建、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建立技术转让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如何创新体育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首先,要重新建构人才理念,将人才的创造力作为我院师生培养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特征。打铁还需自身硬,努力提升我院教师队伍的整体创造力,凝炼一支创新意识强、创新精神好、创新能力突出的教学科研团队。另外,在人才培养中,将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他们适应和服务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来提高。其次,转变培养“守成性”的人向培养“创新性”的人的培养理念,在培养方向上,实现由强调个体社会化向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协调发展的转变,在培养模式上,实现由“接受性教育” 向“主体性教育” 转变,在培养内涵上,由偏重文化传承向文化传承与文化革新并重的转变。并形成树立学术自由、文化理解和多元文化的文化创新理念。
二是培养模式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否真正建立的核心。要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需实由封闭式独立培养向开放式联合培养的转变。体育学院在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嵌入式”、“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通过与地方教育、人事部门签署合作培养协议,与中小学构建“卓越体育教师”联合培养机制,通过“三加一”人才培养路径,强化教师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中小bet36备用网址_bet36备用@骨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探索“二加二”培养路径的订单式联合培养机制。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来说,建立“六大课程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环节平台、教师教育课程平台和综合课程平台,构成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和运动康复专业来说,建立“五大课程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环节平台和综合课程平台,构成非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是改革传统教学体系。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树立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学体系,是现代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然诉求,也是我院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客观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探索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内容,实现全面互动的教学形式、现代多元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教学媒体,在动态的教学中让学生“训练技能、掌握知识、养成能力、修炼身心、磨炼意志、锻炼体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体育学院在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经历了中等师范、高等专科、高等本科三个阶段,为我们积淀了厚实的硬件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体系,为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将秉承优良传统、发扬体育精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科学合理设立专业方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不懈奋斗!